央廣網濟源6月2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記者在河南採訪瞭解到,退耕還林工程在當地受到普遍歡迎,不僅農戶積极參与,還有很多造林大戶投身其中。造林大戶相比普通農戶,能更快速的實施造林、有效的恢復生態。但是,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當地這些造林大戶,目前正遭遇資金、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困境,面臨騎虎難下的尷尬境地。
  2005年,工廠做得風生水起的鮑戰洲來到太行山中的濟源市大峪鎮大奎嶺村,一眼看中了這裡的荒山。由於距離小浪底水庫不遠,鮑戰洲的規劃是先種樹然後間伐回籠資金再發展旅游。
  鮑戰洲:當年的年也沒有過,當時都是那一人多深的蒿子,進來以後啥也找不見。
  沒電就買發電機,沒水就從黃河抽。幾年功夫鮑戰洲陸陸續續承包了大奎嶺村近5000畝荒山,種了23萬株楊樹,還有2萬多棵核桃。可是,木材價格急轉直下讓他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鮑戰洲:2005、2006年的時候大概一個立方的楊樹應該能達到將近一千多塊錢吧,現在大概是四百多一方,降了很多。
  當初一頭扎進林業,鮑戰洲用的是他熟悉的工業思維,如今這卻讓他吃了苦頭。
  鮑戰洲:品種很單一,絕大多數是楊樹。可能從生態上講,比如說多樣化更好一些,但是從經營上講的話,你越多樣化就是我形成不了規模效益。
  楊樹是抽水機,鮑戰洲現在最大的投入就是給這些楊樹澆水。楊樹和水套牢了鮑戰洲。
  鮑戰洲:全年都在澆,雨季的時候也得澆,這地方不存水。每年澆樹的費用一棵樹得十多塊錢吧。
  在鮑戰洲近5000畝林子中,只有726畝屬於退耕還林,其他的都是荒山造林。目前鮑戰洲已經投入5300萬元,可是每年收益包括補貼在內只有100萬元左右。
  鮑戰洲:現在有點後悔,為什麼呢?我五千多萬,我就隨便去弄個什麼,現在有點騎虎難下。
  和鮑戰洲一樣進退為難的造林大戶還有克井鎮棗廟村的朱文一家。朱文2000多畝山林陸陸續續投資了4000萬,每年收入80萬,還不夠還銀行貸款。朱文不得不依靠自己其他生意來補充。
  朱文:我在城裡頭有房地產產業。在用這個房地產等其他產業補這個。對,補這個窟窿。
  朱文希望未來能夠建設一條登山的石階,發展林下旅游,但是3000萬元的投資讓他無法實現。和鮑戰洲一樣,朱文得到的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補貼,對於經營開發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朱文:幾萬塊錢,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多大問題。
  濟源市林業局副局長楊倩分析,一個2000畝左右的林場,前三年的投入高達3000萬元左右。
  楊倩:從經濟角度上來說,跟投資工廠完全是兩個概念。因為現在我們國家雖然說是補貼是逐年在不斷地增加。但是他們投入還是相當大的,這一塊產業回收的周期也比較長。
  在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大戶投資熱中,經營者無疑需要冷思考。林業發展不僅需要資金,更需要專業的知識。而政府則應該做好環境營造、政策扶持的工作。濟源市林業局退耕中心主任任軍戰認為,對於大戶來說,可以變補貼為項目扶持。
  任軍戰:現在我們的林業工程普遍犯一個毛病是什麼?都是補助,都不是工程經費,全部是補助性的,苗木是補助,工程是補助,全部是補助。沒法按工程對待,標準都比較低。
  鮑戰洲想,如果當初在承包荒山時,少種些楊樹,同時政府又能夠對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多少投入一點,自己現在也不至於這麼糾結了。
  鮑戰洲:應該說是重視不夠,我們也是投資商,我們也是通過招商引資進來的。那麼如果說是工業企業的話,肯定不會弄這事,農業他可能不當回事。  (原標題:[綠色中國]騎虎難下的造林大戶_tec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t27gtxch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