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永志:我的願望就是把網站優化中國人送上太空
  短短10年時間,從神五到神十,6次飛天,6此裝潢跨越,中國印跡的嶄新高度被一次又一次地刻在浩瀚天穹
  文|小分子褐藻醣膠《小康》記者 劉彥華
  耄耋之年的王永志身姿挺拔,精神矍鑠。說話時網路行銷,一口濃重的東北口音,他時而面露微笑,和藹可親,時而表情濃重,不怒而威。
  不少人叫他“王總”,不過,他不是普通的王總,而是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安全性和房屋二胎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載人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
  從留學蘇聯畢業回國起,王永志便與中國的航天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而立之年,他扎營在茫茫戈壁;不惑之年,他遭遇“文革”,在逆境中續寫航天壯志;知天命之年,他勇擔研製中國新一代戰略導彈的重任;花甲之年,他迎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挑戰——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並且,在這個被他稱為“不得精神病也得得心臟病”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5年。
  如今,81歲高齡的他雖然已經退居二線,成為幕後顧問,但仍在兢兢業業,為中國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結緣航天 使命在肩
  1932年,王永志出生在遼寧昌圖縣董家屯,那是個把地圖放大無數倍都很難找到的地方。
  家境貧困的他祖輩都是農民,“沒有文化太挨欺負”,秉持“知識改變命運”的堅定信念,在大哥的支持下,7歲的王永志踏上了一波三折的求學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王永志這個農家子弟最初的想法非常朴實,“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特別喜歡生物,想搞生物改良,讓窮苦的人們都有飯吃。”
  然而,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抗美援朝志願軍飛機掠過東北黑土地上空時發出的轟鳴聲,激起了這個熱血少年的國防夢。“什麼生物,什麼遺傳,沒有國防,啥也沒有。”搞國防,王永志想搞飛機設計,“看到志願軍噴氣式飛機那真是瀟灑英姿,然後到戰場,把美國的王牌駕駛員都給打落了,真是解氣。”1952年,在班主任老師的鼓勵下,勤奮好學的王永志以優異的成績如願以償地考入了清華大學航空系,專攻飛機設計。併在3年後,被選為公派留學生,送到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飛機設計。
  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這不僅改變了世界航天技術發展的格局,也改變了王永志的命運。根據中蘇兩國政府的協議,王永志服從國家需要改學火箭導彈設計專業。雖心有不舍,但王永志還是選擇了“國家怎麼安排怎麼乾”,從此義無返顧地開始了長及一生的航天生涯。
  到了1961年,王永志謝絕了導師的再三輓留,放棄了破例攻讀研究生的機會,毅然回到祖國,投身中國航天事業。從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種近程導彈起,他參加了多種航天型號的研製,先後任洲際導彈副總設計師、三種地地導彈總設計師,長二捆綁火箭等幾種運載火箭研製總指揮,並且保持了6種新型火箭首次發射無一失敗的優良紀錄,人稱發射場上的“常勝將軍”。
  留學蘇聯,對王永志而言是段難忘的經歷,其中給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1957年11月,毛澤東前往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慶典時會見中國留學生的講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十年磨劍 飛天夢圓
  “我們搞火箭的,最後一定要把人送上天。”這個想法一直縈繞在王永志的心頭。
  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起源於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老科學家聯合向中共中央寫的一封題為《關於跟蹤世界戰略性高科技發展的建議》的信件。
  據王永志回憶,這份建議引起鄧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視,並迅速作出批示,稱 “此時應速作決斷,不可拖延。”隨即,國務院組織了200多位專家和部委領導開會研究制定中國高科技發展計劃,王永志便是其中之一,擔任“載人航天工程”研究組組長。
  對於這次會議,王永志至今仍記憶猶新,“總共開了26天,26天后一個名為《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正式推出。”由於鄧小平是在1986年3月批閱的,所以這份文件有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863計劃”,首批列出了7個領域作為未來中國高科技的發展重點,其中之一就是載人航天,叫做“863-2”。
  1992年9月21日,對於王永志和所有航天人而言,是個值得永久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經過5年的論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終於正式立項,迎來了起航的曙光。
  據專家組預計,中國的飛船要到2002年才能上天,這與前蘇聯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上天相差了整整41年,如何面對這個差距?作為技術總負責人,王永志給出了一個答案:“自主創新,跨越發展!”
  搞中國的載人航天,王永志一開始便盯上了當時俄羅斯最先進的“聯盟TM”飛船,力主直接採用多人多艙的設計方案,軌道艙在與返回艙分離之後可留軌半年,以便進行後續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試驗。
  同時,王永志主張跨越國外載人航天先上大動物再上人的階段,不用猴子,直接上人。
  “我們的飛船按設計可以在太空自主飛行七晝夜,如果猴子七天七夜不吃不喝,下來它死了,這算誰的賬?究竟是飛船的問題,還是猴子自身的問題?很難說得清楚。反倒會給航天員增加思想負擔。”在他看來,載人航天的動物試驗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外國宇航員早已上天多年,證明人完全可以進入太空。
  如此一來,確保安全便成為了重中之重。“載人航天,人命關天!”這句話幾乎成為了王永志的口頭禪。
  出任中國首任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的心理壓力極大,食不甘味,夜不能寐,香煙更是一根接著一根。但他從未想過逃避,在他看來,靠不做事或慢慢做來規避風險,那是沒出息。
  漫漫十年磨一劍。1999年11月,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1號”成功上天。接著,神舟2號、3號、4號相繼成功發射。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艙門打開,楊利偉微笑走出……
  就在這一刻,王永志心中一直懸著的那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他的眼中噙滿了激動的淚水。
  “11年來我們這支航天隊伍嘔心瀝血、頑強拼搏,不顧自己的一切,為的就是這一天、這一刻。我為沉著果敢的楊利偉而自豪,我為不負使命的這支隊伍而自豪。我為祖國驕傲。”王永志心中的感慨難以言表。
  2004年2月,王永志榮獲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5年1月,中央軍委發佈命令授予他“載人航天功勛科學家”榮譽稱號;2010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第46669號小行星命名為“王永志星”……
  此後短短10年間,從神五到神十,6次飛天,6次跨越,中國印跡的嶄新高度被一次又一次地刻在浩瀚天穹。鑒於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做出的卓越貢獻,王永志榮獲了諸多榮譽。但是面對掌聲、鮮花和榮譽時,他最常說的一句話不是“我很幸運”,而是“我們很幸運”。
  “這是全體航天人的榮譽,我是代表他們來領這個獎的。”在王永志看來,這一切榮譽和成就都是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的歷史使命正好落在了這代人身上,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功是整個航天隊伍共同努力的成果。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
  王永志堅信:“更偉大的事情還在後頭。”
  致敬辭
  從航空到導彈,從火箭到載人航天,他的足跡緊跟祖國的期望,他是王永志。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他參與領導及指揮的所有發射任務有著百分百的成功率,這是他的榮譽,更是中國的驕傲。
  聲音
  "我一生有三大願望,第一個願望,就是讓自己設計的導彈可以發射到世界任何一個角度;第二個願望,就是把外國的衛星送入太空中任何一條軌道;第三個願望,就是把中國人送上太空!"
  ——王永志
  十年大事記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次日航天員楊利偉安全返回,王永志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王永志及其團隊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的歷史性突破,當年他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5年10月12日,王永志及其團隊將三位航天員再度送入太空,“神舟六號”任務圓滿完成。王永志被中央軍委授予“載人航天功勛科學家”榮譽稱號。
  2007年,王永志開始主持制訂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實施方案。
  2010年5月4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先後發佈公報通知國際社會,將國際永久編號第46669號小行星命名為“王永志星”。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t27gtxch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